首先感謝專家級的s-amy貼了那麼多寶貴的實體照片..真是嘆為觀止..
這些圖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非獨立固定軸式懸吊..
重點前面潑文已提過..因為有一個最名顯的非獨立特猙...就是橫跨左右兩輪的固定軸Ridged axle)..

但是..照片一來..媽媽桑反而累了 icon_cry.gif ..因為這些懸吊在國外都有其正式的統一的名稱..只是台灣從來沒人提過..可能是老師沒教..哈哈哈..
不但台灣..恐怕華語系當中..汽車知識最先進的英屬香港的前輩們..也都未必能正其名..好吧..不怕累的話..就來聽聽媽媽桑娓娓道來吧..保證是中文的第一手資料喔..
有緣的大大們請務必用心看..因為要把從沒踏足過的領域..精簡又濃縮..是狠不容易的事情..相當花費心血..要不然枉費媽媽桑的十年功力..哈哈..(吹牛的功力啦).. icon_lol.gif
..........................................................................................................

NISSAN March之後懸吊

開過March(元祖蔴薯..)的人知道..雖然是小車卻很穩健..不像一般小車鬆垮垮的..就是其所採用的懸吊系統..
前支柱式..後”五連桿”固定軸式..
很少人知道其後懸是同級車最堅固的..是模仿老VW golf的..
其實台灣日產不需要把它說錯成花俏的獨立呀..多連桿呀的..march是小車難得見到用大車懸吊的車種喔..

這五連桿包括一支固定軸..加上左右各兩支連結固定軸的連桿.總共有五支..所以稱為五連桿...而因為它早以是後驅車常用的制式懸吊系統名稱了..所以不能稱為”多連桿式”懸吊..這樣大大們應該更了解了吧..

正因為連桿較多..也是固定軸較為”零活”的一種..通常迷你小車不需要..但是march就是要比別人強..哈哈..可惜日產不知道台灣日產的人沒好好推銷march用了這種懸吊..起初還稱其為獨立多連桿呢..(笑..)


TOYOTA Tercel之後懸吊

TERCEL的後懸是非獨立trailing beam(拖曳樑)式懸吊..
因為那兩根拖曳功用的不是獨立搖擺的臂..所以原廠並未稱其為拖曳臂..型式的主角還是在於那支固定軸..跟serena一樣..那兩邊狠像支臂的東東..是跟樑一起上下的..
順道一提..*NISSAN serena靠橫樑本身的扭轉力量..也有彈性笑果就是了..這也是”扭力”樑名稱所代表的意義..


QT懸吊

台灣日產稱為QT懸吊..在日本叫Multi-links Torsion Beam多連桿扭力樑式..日產怎麼樣也不敢省掉後面那個”樑”呀..多連桿只是撫助那根大樑的咩..哈哈..奈何..台灣日產家裡沒大人..青菜喇喇累..把非獨立的簡易結構..照樣搞出一堆”多連桿式”的來..這要不是不懂..就是耍愚民政治.. icon_evil.gif

ALFA 75後懸吊--後置變速箱、後輪驅動、後三角形懸吊架

好..alfa romeo的末代後驅名車75(紀念愛快七十五周年而命名..)..看到這部車..先站起來跟您說一聲..
"您真內行!!"..
人家說”買不起法拉利..就玩愛快”..
75是我心目中認為最理想的跑車之一..也曾經開過sprint..雖然有難入擋的缺點..
愛快設計的車車是不需改裝的..直接用原廠組給它”賽”下去就對了..所有的賽車的感覺都會上來底..
齒輪箱特別設計為後置式..全車配重超優..發揮賽車經驗的看家本領..果然這是一部純賽車風格的車..不負眾望..買愛快..就是要這種調調..
至於其後懸..那不叫三角型懸吊啦..那就是戴迪安式懸吊呀!...
媽媽桑也不是青菜啦啦耶的喔..前面已提到過愛快用de dion懸吊系統(是當年以堅固又零活著稱的后驅懸吊型式)的伏筆..對吧?!..而75的搞成三角形的後懸就是de dion戴迪安式的登瘋造極之作..我想..可以跟當代後驅操控性能優異的bmw最著名的半拖曳臂式是有得拼的....

icon_idea.gif tips..
懸吊系統名稱其實不難..想想建築物..beam(樑)和strut(柱)都是最基本的結構名稱..加上擬人化 (arm..手啊腳的..等等..)
許久沒看到雷老大了??..很想問他slab(屎拉補)可不可以叫做”樓板”??.. icon_lol.gif


阿水大大..別客氣了..早拜讀過閣下潑過的文..覺得寫得很棒喔..

那"根"玩意兒...自古就讓許多人傷腦筋呢.... icon_lol.gif
的確也難為設計師了....但也才會造就現今這麼多非獨立懸吊的花樣....

感謝閣下告知那些圖片來源..這樣偶才能知道現在專業媒體人的報導情形.."順便"瞧了一瞧那篇看似”專業”的作品..其實整體概念根本不對..才會這麼寫..
還感到一股莫大的商業的壓力(尤其是台灣汽車廠商如豐田粗大的壓力..)..同時也看得出這是沒有歷史壓力後起之秀所寫之文..

至此也終於知道大夥兒為什麼搞不清楚所有懸吊名詞的原因所在了..
(也終於明白”多連桿式懸吊系統”為何遭濫用的主因..)

原來是還搞不太懂懸吊系統!!..
偶只能說一句..”教官..您真外行!!”..

主因在..沒有什麼深刻的汽車歷史背景..才會那樣評斷懸吊系統..

也能歸納出兩個遠因..

一個是老師沒教好..哈哈..

另一個是太”幼齒”了..
不是說其年輕喔..而是涉獵未深..
真要修改那文..恐怕又要稿個forum才行..但那又狠淚人..容我只”稍微”說明一下..

舉其中一例..所提之”扭力樑這種非獨立懸吊只有用在後懸吊”..
而” 扭力樑”(torsion beam)不只是有非獨立的..也有獨立的..而且有前也有後喔..
而最早的車車前後都是固定軸的..又要怎麼說呢??..
..所以我覺得除正式的型式名稱外..大大所有的懸吊結構名稱設計也要知道才行..

"不說不知道...世界真奇妙....說了嚇一跳"~~

icon_question.gif 那非獨立式的”扭力樑”的那根固定軸的結構上和一般直直的固定軸到底有何不同才會叫扭力樑呢??..

我現在一定要好好的賣個關子..請大大們回答..

先透露一點點...其實最早的”扭力樑”是用在前懸的..是老保時捷博士還在”傲敵”(audi)汽車的前身”auto union”做工程師時搞一級方程式賽車時的發明..後來還用在老金龜車和初代保時捷911的車種上面..(是左右獨立式扭力樑)..後來才利用在後懸.....不宜妄加評斷懸吊的優點和缺點..而媽媽桑從不認為任何懸吊有”絕對的”優點和缺點的..


但就算老師不好..教官外行等等原因..其實也不能當做搞不懂懸吊名稱和歷史的理由喔..
要不然媽媽桑為何知道這麼多懸吊的內幕?..媽媽桑的資料究竟從哪來的?..
還包括英文原文呢..
*附上英文原文旨在正名..不是翻譯或節錄任何人的文章喔..是媽媽桑參考數十本原文資料..並綜合十年前搞汽車雜誌時看讀者”來鴻”時的問題癥結後..所創作出針對華人的解釋性原創文章(還和港版的差異做出區別..比如前述之”麥花臣”..)..
在看到那篇文章之後..發現有大大如果把”鑽家”我前面的潑文再稍加整理並再解讀一番..就幾乎可以出一本真正的中文懸吊專文了耶..
*目前尚缺避震器(有三種英文原名shock absorber..dumper..cushion”苦兄”..)和彈簧(spring)等的專文就是..

媽媽桑早就為各位求知慾高張的大大們備妥原文對照了..說是目前中文唯一..因為媽媽桑還未曾投稿過..哈哈哈..
大家來共同作證喔..因為還牽涉到以後智材權利呦..嘻嘻嘻..


auto union於1934年推出"P-wagon"(P是當時擔當設計的F.Porsche保時捷博士的縮寫..)..搭載60度夾角V16巨大的中置引擎...圖中是1935年的B type(排氣量擴大為4954cc..375@4800rpm....)...至1939年止共發展A.B.C.D type四款...足以跟同國強旱的benz相抗衡.........

其前輪懸吊就是由保時捷博士所設計初次用於賽車獨特的扭力樑(簡潔無比...扭力樑還有彈簧的作用.....上面還多加了兩支trailing link拖曳桿..所以看似雙搖臂式..其實不然...但是不知對colin chapman是否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再用於舊一代金龜車上(可參考已經潑在前面的金龜車底盤的圖就看得到..)..後來才逐漸運用於後驅車的後懸....


ps.
在報紙廣告上看到豐田wish推出運動版Z.....後輪採用彎路操縱性能較優的雙搖臂(double wishbone懸吊)....但台灣豐田並未說明前或後輪所用....有意魚目混珠..耍"劍"招......
且現在才推出雙搖臂式版本....已經不新鮮了....只能說so so而已...
是有一點點迎戰新馬5和台彎三菱savrin的味道....但是跟新馬五的超優後懸比起來....又還差的遠呢...前面早就討論且已潑過這些圖了....








  

補充一ㄍ前懸吊的正視圖(左前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omat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